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旅行>正文

旅游企业“黑名单”不能替代监督责任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15-07-31 00:00:00 网址:http://www.guazhitianqi.com/lvxing/4854.html  评论:0  收藏

建立旅游企业“黑名单”、公众可随时上网举报不文明游客、旅游投诉有效处理期内100%结案……下半年,国家旅游局将推出一系列措施重拳整治乱象。


黑导游、一元团、强制消费、加上不时上演的“不消费来丽江干嘛”等奇葩言论,可以说部分旅游企业的行为,已将旅游生态搞得乌烟瘴气。显然,建立旅游企业“黑名单”,旅游投诉有效处理期内100%结案,可以通过公示惩戒,倒逼相关旅游企业遵守市场秩序、恪守法律、尊重游客,匡正日趋混乱的旅游生态系统。我们必须要为旅游企业“黑名单”点赞。


但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黑名单”虽然能让企业丢脸,却不能伤筋动骨。试想,对以“不消费比卖淫更可耻”恫吓游客的企业来说,被吊销营业执照和进入旅游企业“黑名单”,哪个合算?答案不言自喻,企业宁愿进“黑名单”,也不愿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行政问责。因此,从这个层面看,旅游企业“黑名单”虽好,但也只是锦上添花。有关部门不能用旅游企业“黑名单”,替代自己的监督责任。


那么,旅游企业“黑名单”,该怎样用呢?笔者认为,首先,相关部门要把旅游企业“黑名单”当成执法的辅助工具——可以用,但不能喧宾夺主,荒废了吊销执照、罚款处罚等执法硬措施。其次,要把旅游企业“黑名单”,不断做大做实。试想,倘若旅游企业“黑名单”,只在旅游系统内生效,而没有与工商、税务、银行等方面形成联动,威力能有多大?因此,做大做实旅游企业“黑名单”,刻不容缓。再者,旅游企业不仅要有黑名单,也要制定红名单,唯有“拉黑”与“上红”并行,才能形成竞争机制,激励旅游企业积极进取,改善旅游行业的不良形象。


总之,旅游企业“黑名单”,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有关部门不能寄望过高,过分迷信“黑名单”,甚至因此放弃自己的监督责任。否则,旅游企业“黑名单”,不仅不能帮有关部门匡正旅游生态,反而会掩盖旅游乱象。(河北 薛家明)

上一篇:福建旅行社组织游客包租游轮 可获补助15万
下一篇:暑假“亲子游”火爆不减 云南旅行社竞相设计花样线路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预知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15天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互动杂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2023015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