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调整后不小心成了绝版人才 如何看待高校专业调整?
近日,有关大学撤销个别专业的话题引起热议。有网友调侃,“自己还没毕业,学的专业就要消失了”。在话题讨论区中,网友们还纷纷提出了他们眼中可能会消失的专业。高校缘何调整专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从网友的亲身经历看,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有本“难念的经”。“什么都学点,又似乎什么都没学”“毕业后,全班都转行了”“工作后完全用不上学的东西”……一些专业的共性特征,就在于学习内容与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大多看中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非理论功底,一些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很难符合要求。面对所学专业即将被裁撤的情况,学生们的心情一定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专业已经不合时宜,不如早点改善;但另一方面,学着学着专业没了,未来的职业出路在哪?
高校的专业学科设置,既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讲,其存续或式微、扩张或缩减、去旧或换新,受到内部知识与外部职业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这两年,带有“智慧”“智能”等字样的“新工科”专业频频出现。设置这些专业,为的是适应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但也要看到,个别高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定位、办学条件匆忙上马,也是造成专业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会计曾经人才难求,不少高校都增设会计专业。但近些年财务处理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明显,相关人才市场饱和,毕业生就业不再“旱涝保收”。由此观之,高校的专业因何而撤,因何而增,这是一个尊重现实情况的供需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导向问题。
上一篇:女子预定五一民宿遇威胁式砍单 必须订三餐一天五百下一篇:百色酒吧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87人受伤,死亡6人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调整后不小心成了绝版人才 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