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的清华学生谈回乡做公务员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4年前,云南宣威市阿都乡小山村的林万东在工地和母亲“搬砖”时,得知自己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一幕被媒体报道后,打动了不少人。
那时的他戴着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身材瘦弱,皮肤黝黑。其腼腆地解释道:“读大学前只有90斤,现在比之前重了20斤。”
有人说,“清华毕业的人才应该搞科研,当公务员是大材小用。”
林万东称,不是所有清华的学生都适合做科研。对他来说,回家乡当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他不想让母亲继续在工地搬砖,回云南既可以陪伴母亲,又可以找到自己的根。

林万东现状。图/九派新闻 辜子旋
【1】选择回乡,“想找到自己的根”
现在,林万东衣着整洁,留长的头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中等身高,面颊略显丰腴。
他关注到云南的一位80后的干部头发花白,面容沧桑,被质疑“像60后”。这让林万东对未来工作的难度有了心理预期。
但他认为自己未来不会变成这样。“我很尊敬这位干部,但是选择不这样拼命的人,也不应该受到指责。我性格比较佛系,并不是特别看重未来的工资收入,也没有太多的追求。”
他说,高考后,不少人向他咨询学习方法。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告诉自己坦然面对。
“不是所有清华的学生都适合做科研,我没有做科研的兴趣和天赋。即便是读研,我也觉得我是在生产学术垃圾。对我来说,当公务员又比去公司上班要好一些。”
林万东坦言,刚读大学时,他从未规划过未来。后来,他了解到选调生的信息。大四上学期,他才真正下决定参加考试。
对他来说,毕业后无非是三条道路——读研、去公司上班、当公务员,他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职业道路而已。
他说,身边的同学大多都选择继续读研,也有不少人进入了知名企业。
之所以选择云南的公务员岗位,林万东有两点考虑,“一是想离母亲近些,二是想找到自己的根。”他说。
高中期间,他每月回家一次。读大学后,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长大后,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更是珍贵。没有家人在身旁,他常常感到没有归属感,渐渐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不认识自己是谁。
林万东认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也因为这样的现实而难过。他承认,考上清华只能代表自己善于做高考题目,而漫长的人生却是个复杂的命题,他并未因此成为所谓的贵子。
上一篇:女子试驾蔚来致1死1伤已被刑拘 具体情况正在调查
下一篇:派出所回应杭州高空扔狗事件 称其正在处理
相关热词搜索:搬砖的清华学生谈回乡做公务员 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