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乌鸦 干货分享
自然界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行为——利他行为(altruism),一个个体给其他个体提供好处,但不求回报和补偿的行为按照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利他行为对自身没有好处,如何解释“利他行为”是进化生物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英国进化生物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在1964年提出了
“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合理的解释了包括社会性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利他行为,这个理论认为,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利他行为就越容易发生,因为亲属和自己之间有共同的基因,帮助亲属,可以提高自身的广义适合度(inclusive fitness),即提高了传播自己基因的概率(Hamilton, 1964)。
举一个例子,相比朋友的孩子,我们更加愿意花时间照顾自己的侄女或者侄子“亲缘选择学说”非常好地解释了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但是在自然界中,非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也很常见,这个理论无法做出恰当的解释1971年,美国社会生物学家特里弗斯(Trivers)利用经典的徒困境模型建立了
“互惠利他理论”(reciprocity),该理论认为,一个个体付出代价帮助另外一个个体,可以在下一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从被帮助的个体获取利益,个体之间利益互换促使了利他行为的发生如果受助者在未来没有得到报答,利他行为则会减少或者消失 (Trivers, 1971)。
举一个例子,朋友经济紧张,我借了钱给他,当我困难时候,朋友不帮我,那么,下次朋友再借钱,我就会慎重考虑,但如果朋友在困难的时候也帮我,那咱们会很愉快继续互相帮助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个体能否记住给予或者不予帮助的个体。
鸟类是否能分区并记住合作者和欺骗者呢?最近,来自澳大利亚和瑞典的科学家利用渡鸦(Corvus corax)完成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渡鸦非常聪明,知道哪些食物好吃,研究发现,相对于面包,渡鸦更喜欢吃奶酪正式实验开始之前,研究者首先训练渡鸦用面包来交换奶酪,聪明的渡鸦很快都学会了这个技能。
(鸦科是鸟类世界中是智商最高的一个类群之一,详情可以见小叶叔叔:乌鸦到底有多聪明?)
训练渡鸦用面包和人交换奶酪(图:小叶叔叔)实验如下图所示,渡鸦需要完成两个步骤(1)索要面包;(2)交换奶酪渡鸦被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渡鸦,另外一组是在旁边笼子观察的渡鸦第一个实验也分成AB两种情景,A情景:只要渡鸦给面包,就给渡鸦奶酪;B组:渡鸦给了面包,但是奶酪被人自己吃掉了,没有给渡鸦,每组实验重复15次,一共9只渡鸦。
第一个实验示意图(图:小叶叔叔仿Müller et al., 2017)然后在过了2天和1个月后,分别进行第二个实验,渡鸦获取面包之后要和三个人进行交换这三个人分别是使用奶酪交换的公平者,面包换面包的对照者,自己吃掉奶酪的不公平者。
结果发现,过了2天,甚至一个月,实验的渡鸦都记得某人曾经欺骗过它,选择和之前给奶酪的公平者进行交换,但是在一旁观察的渡鸦没有选择倾向性。
第二个实验示意图(图:小叶叔叔仿Müller et al., 2017)乌鸦利用面包交换奶酪的(视频:Müller et al., 2017)这个实验证明了渡鸦对于直接互惠的记忆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旁观者的渡鸦没有此能力可能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在实验渡鸦身上发生的事情,或者没有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实验渡鸦和人身上。
参考文献Hamilton, W. D. (1964). 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behaviour. II.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7:17-52.
Müller, J., J. Massen, T. Bugnyar, and M. Osvath (2017).Ravens remember the nature of a single reciprocal interaction sequence over 2days and even after a month. Animal Behaviour 128:69-78.
Trivers, R. L. (1971). The evolution of reciprocalaltruism.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46:35-57.
上一篇:熊猫: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乌鸦 很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下一篇:熊猫: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乌鸦 这也太奇葩了!
相关热词搜索:熊猫: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乌鸦 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