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被境外间谍策反 细节曝光 到底怎么回事??
原标题:航天专家被境外间谍策反 细节曝光近日,官方公布危害国家安全典型案例:航天专家在国外访学期间,被境外间谍策反,出卖科研进展、当面交谈提供涉密资料利用“网络人设”违法犯罪“用社交网络来生活,用生活来维系社交网络”日益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环球时报》记者获悉,在享受社交网络带来的身心愉悦、生活便利的同时,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技术打造“人设”、伪装身份,以“交友”“咨询”“兼职”等名义搜集情报,或以博人眼球的方式造谣生事甚至危害国家安全韩潇是新疆某地的一名普通基层公务员。
2016年12月,韩潇赴外地旅游期间,通过手机交友软件与当地一名网友结识,相谈甚欢回到家后,韩潇经常在网上向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时抱怨工资太低对方随即向韩潇介绍,称自己的堂哥“陈逸”能够提供兼职,帮助其赚取外快。
“陈逸”随即添加韩潇为微信好友,并要求韩潇提供当地的一些敏感信息,并承诺支付报酬韩潇应允后,“陈逸”进一步以金钱为诱惑,指使韩潇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对方对韩潇提供的文件资料极为重视,为确保安全,专门对韩潇进行了间谍培训,教授其沟通联络、传递情报的具体手法,并派专人向韩潇提供经费以及手机、SIM卡等通联工具。
资料图此时,韩潇在已经明知对方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情况下,为获取高额报酬,仍铤而走险继续搜集提供涉密文件案发后,人民法院审理查明,韩潇先后向对方提供文件资料19份,其中机密级文件6份,秘密级文件8份,被鉴定为情报的资料5份,累计收取间谍经费12万余元。
2019年3月,韩潇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人民币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催生了“网红”群体。
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以独特的创意为载体,激发了互联网的新兴生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以博人眼球、毫无底线的方式吸引关注,甚至突破法律底线,编造谎言抹黑国家和政府,造成恶劣影响,后果十分严重。
江苏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2020年6月以来,张某一人假扮8名缅甸籍人员,在境外社交媒体网站开通数个账号,介绍国外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发布2万余条贴文,吸引了数万粉丝关注为了维持其虚假“人设”,张某恶意编造了大量耸人听闻的虚假消息和谣言,引发网民恐慌,造成恶劣影响。
在吸引大量粉丝后,张某频繁以造谣、诽谤的方式,发布抹黑我国家形象、攻击党和政府的贴文,甚至煽动教唆他人以暴力方式推翻我国家政权,影响非常恶劣在充分掌握张某违法犯罪证据后,2022年2月,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张某采取强制措施。
“再‘精心’的策划和虚假的伪装,也无法掩盖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本质”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说, 互联网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飞地”,任何利用网络窃取国家秘密、制造传播谣言、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依法治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精心编造“人权故事”《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的犯罪目标更有指向性,与美西方在国际社会上抹黑、污蔑中国的“黑材料”不谋而合。
如果说上述案例中的涉案人员韩潇原是新疆某地基层公务员的身份“纯属偶然”,另一起案例中同样涉及所谓“新疆劳工”等内容则未免“过于巧合” 李某是广东深圳一家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他所经营的公司主要为境外公司提供供应链风险审核服务。
为获得更多为境外企业服务的机会,几年前,李某的公司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合作合作过程中,李某慢慢发现,这个非政府组织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审核标准越来越细,特别是针对所谓“新疆劳工”等内容提出了新的审核要求。
尽管李某已经发觉,该境外非政府组织积极搜集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的信息,是为了炮制“强迫劳动”谎言,为西方反华势力操弄涉疆问题、实施涉疆制裁提供“背书”,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他们仍然承接执行了相关调查项目,给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了风险隐患。
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对李某予以处罚,并责令其公司实施整改 李伟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的犯罪目标与相关国家的对华政治目标相辅相成、高度一致。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崛起,美西方等国试图对华进行全方位的围堵、打压与抹黑,为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议题上编造无中生有的“故事”,不仅犯罪目标更加明确,犯罪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李伟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危害我国家安全的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敌情形势,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平稳发展带来风险隐患一些组织和人员,打着境外非政府组织、调查咨询公司、高科技公司等旗号,从经济、生物、科技等领域入手,妄图在我国人权、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作文章”,给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危害。
《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获悉,近年来,一些背景复杂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掌握了某些行业的国际准入标准他们利用在行业内的特殊地位,对我国相关企业施加影响,对我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等重要领域造成了危害。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以“友善面孔”接近我国公民,以不易察觉的伪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 2019年8月,辽宁大连的海参养殖户张先生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称,两个月前,他的养殖场迎来了几名“不速之客”。
黄某带领数名外籍人员,以“免费安装海水质量监测设备”为名,在张先生的海参养殖场安装了海洋水文监测设备和海空监控摄录设备此后,张先生逐渐发现,水文监测设备的数据被源源不断地传输至境外,且很多数据与海参养殖并无关系,那些海空监控摄录设备对海参养殖更是毫无意义。
张先生感觉情况可疑,便拨打12339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了举报经鉴定,境外人员在我国海域非法安装的监测设备,观测范围涉及我国空中军事行动区域,可以对我国非开放海域潮汐、海流等重要敏感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我国海洋权益及军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举报信息,辽宁省国家安全机关对黄某及数名外籍人员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收缴了监测设备黄某等人如实交代了非法窃取我国海洋水文数据和海空军事影像的违法犯罪事实 境外人员在海参养殖圈内安装的非法窃密设备
非法窃密设备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加隐蔽,企业和个人稍不注意就会被利用 这名安全问题专家提醒说,广大人民群众应理解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同时,时刻提高警惕。
一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只有全民携手共进,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监制:刘幸海责编:寇荣编辑:
冯丽晨、张萍
上一篇:利马伤退 奔走相告下一篇:安徽失联爷孙遗体已找到:系溺亡 事情具体是怎么样的?
相关热词搜索:航天专家被境外间谍策反 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