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生活>正文

大雪节气艾灸养生 2018大雪调养艾灸穴位的正确选择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18-11-26 00:00:00 网址:http://www.guazhitianqi.com/shenghuo/763.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艾灸是比较好的一种传统方式,尤其是炎夏和寒冬时节,非常适合艾灸调养身子。在冬季艾灸,可以御寒预防疾病,帮助你健健康康过冬。那么,大雪节气艾灸养生要艾哪个穴位比较好?要注意什么?以下介绍2018大雪调养艾灸穴位的正确选择。

  大雪节气艾灸养生 2018大雪调养艾灸穴位的正确选择

大雪节气艾灸养生 2018大雪调养艾灸穴位的正确选择

  关元:

  为任脉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灸关元穴可使阳气充足,精血不亏,自然诸病不易侵袭。

  神阙:

  为任脉穴,即脐窝中央。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益气延年的功效。

  足三里:

  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下肢外侧膝眼下约4横指,胫骨前脊外1横指处。艾灸足三里可使胃气旺盛,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则气血充盈,从而防病健体。

  三阴交:

  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有益精补血,健脾胃,调冲任之用。

  大椎:

  为督脉穴,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通阳解表,疏风散寒,清脑安神的功效。

  涌泉:

  为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足趾趾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有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之用。

  气海:

  为任脉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功效。

大雪节气艾灸养生 2018大雪调养艾灸穴位的正确选择

  大雪节气艾灸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大雪节气的时候,施灸的人们要注意一定要认真,还要态度和缓,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2、艾灸的时候,要注意,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3、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4、艾灸的时间和主治范围一定要明确,很多患者都是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艾灸的方法的,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5、在实施艾灸的时候,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大雪节气宜做什么?

  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宜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大雪节气吃什么水果 2018进入大雪节气后滋润有益10种水果

大雪节气适合吃什么 二十四节气大雪保健最佳食物食谱

大雪节气养生吃什么 24节气大雪应季荤素食材的选择

节气大雪节气吃什么好 2018大雪节气传统与养生食物都要吃

24节气大雪的诗词 描述大雪节气大雪纷飞的诗句鉴赏

24节气中大雪会下雪吗 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上一篇:世界最冷的地方是哪里 世界最冷的城市排名
下一篇:新疆为什么老地震 新疆位于什么地震带上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预知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15天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互动杂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2023015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