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生活>正文

高温补贴费劳动局是怎么规定的 高温补贴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6-16 21:22:13 网址:http://www.guazhitianqi.com/shenghuo/94067.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根据有关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是可以领取相应的高温补贴的。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讲讲,高温补贴费劳动局是怎么规定的?高温补贴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高温补贴费劳动局是怎么规定的

高温补贴费劳动局是怎么规定的 高温补贴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

高温补贴费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高温补贴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全国其他省市的高温费大致分月补、日补两种发放标准。

按月发放的地区中,如发放高温津贴排名靠前的浙江、山西、江西等省份,津贴金额最高的为山西和江西,为240元每月,浙江省为225元;最低的为山东省,为120元每人每月。

按天发放的地区中,标准最高的为天津,24元每天,最低的为贵州,8元每人每天,与天津相差2倍。

高温津贴发放标准高的多数为东部地区。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

高温补贴费劳动局是怎么规定的 高温补贴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

高温

高温补贴发放现状

2016年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明确了本地区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而其中山东、陕西等地都是在2015年上调了津贴标准。

从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来看,各地也因气候条件差异有所区别。如,北京、山西等北方地区的发放时间段为6到8月,而海南省的发放时间长达7个月,为4到10月。

在已经明确高温津贴标准的省份中,部分地区的标准已经多年未涨。例如,河南省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10元,这一标准是2008年就已制定的。

天津高温津贴已经实行动态调整,日标准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12%发放。

2021年,广东省将高温津贴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13.8元。

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曾多次要求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不得用防暑降温饮料来充抵津贴发放。然而,仍有部分地区和单位没有按规定执行,更有大量建筑工、环卫工、快递员等等,终日在炎炎烈日下工作,却不知“高温津贴”为何物。

高温补贴费劳动局是怎么规定的 高温补贴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

高温图

各地高温补贴标准

重庆市

2007年6月1日,《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正式施行。根据该办法,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为一般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不含40℃)为中度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则为强度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除按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外,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其中中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5元至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10元至20元标准发放。

成都市

2012年7月24日,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川人社办〔2012〕241号),成都市发布市高温津贴标准调整通知。

全市高温津贴标准在2007年确定的每人每天8元—10元的基础上相应调整为每人每天10元—12元,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应将日高温津贴标准至少上调2元。高温津贴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要据实单列,同时应计入企业的工资总额。调整后的高温津贴标准从2012年6月26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上一篇:什么是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是什么
下一篇:如何防止土豆发芽 怎么防止土豆发芽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预知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15天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互动杂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2023015593-1